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3
类型:视频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资源数量:8
1247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它传承了中国两年多年的酒文化。这动人的歌声就是刘三姐歌谣,它是壮族歌谣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刘三姐究竟是谁?在山间传唱千年的歌声与刘三姐之间到底有何渊源?他们将山歌融入自己的生命。他们一生都在为传承山歌曲而努力。
孔子仁学与当代社会人生
3
类型:视频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资源数量:3
1232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仁学是孔子儒学的精华所在,也是儒学实现当代转型中最有价值的思想资源。然而儒学史上,大多数儒家学派总是偏离仁学主脉而另立核心,使仁学不能以浩大气势直贯而下。新仁学接续孔子仁学的源头活水,突出其生命本色,广引诸家之精要,吸纳西学之优长。
礼乐文化新的结晶
3
类型:视频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资源数量:4
1077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中国作为礼乐之邦,诗乐精神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如果今天我们以这种方式来表现新时代的东西,又是跟儒家文化有关系的,它的人文也就在于这种我们所理解的以人为本、教之以和的这样一种文化形态。中华传统文化中,就其文化形态的民族特色而言,礼乐文化可能是历史最悠久、最具文化特色、在历史发展中最具普适性
中国古代音乐观念与音乐记录的知识谱系
3
类型:视频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资源数量:4
1075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本次讲座主要论述中国古代音乐史志的乐律分属、编纂体例和立类特征和中国古代音乐书写的乐音声三分、四部目录中的音乐分类和音乐书、谱的雅俗性质。讲座将中国古代音乐文献典籍视为一个有机的织体,系统地分析了音乐文献的编纂体例与立类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中国古代音乐观念对音乐文献记载的影响,探讨它们之间内在潜藏的同一逻辑。
汉语史研究的意义
3
类型:视频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资源数量:4
1053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汉语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汉语史是研究汉语发展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汉语从开始产生就处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之中,由一个词语派生出另外的词语是汉语不断丰富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了解汉语的发展演变和不断丰富与完善,体会汉语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将有助于我们对语言演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
非物质文化语境下传统戏剧的传承保护
3
类型:视频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资源数量:5
912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传统戏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戏曲在形成唱、做、念、打为一体的成熟的戏曲形式后,又因受不同民族、不同地区语言、风俗、民间艺术的影响而形成千姿百态的剧种,如京剧、秦腔、梨园戏、藏戏、蒙古戏等。传统戏剧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北京剧场与舞台的历史记忆
3
类型:视频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资源数量:4
838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本次讲座主要内容:一、中国剧场与舞台的源流与发展,二、明清时期北京剧场结构与演出环境,三、清代宫廷、王府、宅第、会馆的舞台与营业性剧场,四、中国传统戏曲舞台形式的演变,五、近现代北京剧场与舞台的发展与变化,六、近代北京剧场的演出习俗。
铁血丹心奏鸣曲
3
类型:视频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资源数量:3
817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讲座提要:一、欧美“作曲家手稿研究”概述:改写音乐史的巨大贡献与强弩之末的牵强附会;二、中国相关研究的空间与局限以及上海音乐学院的贡献与不足;三、新四军音乐文化与中国近代歌曲创作;四、五首相关作品赏析。五、结语:思考与展望。
中国传统族谱的体例及绍兴谱的特色
3
类型:视频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资源数量:4
746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中国文化迥异于西方文化之处在于:西方文化以神为中心,人有“原罪”,人的灵魂要交给上帝来管理。中国文化以人为中心,人性本善,人的灵魂要由自己来管理,通过终生不断的人格修为,成为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儒家经典正是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展开的。
古典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
3
类型:视频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资源数量:4
729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本次讲座主要围绕古典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的关系,现代西方文明继承了古典文明的哪些遗产以及古典文明在今天的意义等主题展开演讲。主要内容:1、古典文明与西方文明是怎样的关系;2、西方文明继承了古典文明的哪些遗产;3、认识古典文明在今天的意义。
汉字进入了简化字时代
3
类型:视频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资源数量:3
703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飞速发展的现实,对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要求,比任何时代都显得迫切。汉字简化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艰巨工作。使用简便、规范的汉字更是使用者的共同愿望。因此,我们对待简化汉字应采取积极而郑重的态度。
日本徂徕学与中国思想
3
类型:视频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资源数量:4
636
来自:上海教育资源中心
徂徕学是发生于日本江户时代中后期,由古学派思想家荻生徂徕(1 666— 1 72 8)及其弟子所创立的思想流派。日本学界普遍认为,徂徕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其思想体系中所蕴涵的早期近代化特质以及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明治维新”。所以,在日本启蒙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徂徕学的人道主义思想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8页,共95条数据«<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