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融合,激发花卉产业新活力——《“盛世花开”——〈中国十大花卉〉微课推广应用案例》
5
类型:文档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185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背景下,为传承和弘扬中国花文化,提升居民对花卉的认知与欣赏水平,崇明区社区学院教师团队共同编写了《盛世花开——十大花卉知多少》一书,并选择其中内容开发了一系列微课。这些微课旨在通过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形式,向广大居民普及中国十大花卉的知识,包括其形态特征、观赏价值、故事传说、名人轶事及食用、药用价值等。2021年,该微课荣获上海市社区教育微课一等奖,成为社区教育优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发挥这一优质资源的价值,我们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形成了本案例。
“精学”微课 赋能教学——微课程应用于社区教育教师教学研修的案例
5
类型:文档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74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在徐汇区社区教育微课程培育建设的带领下,徐汇区各街镇社区学校均具有本校特色的自建微课,为了更好、更方便地梳理、集成、共享微课资源,徐汇终身学习网上,建设数字教育进社区行动线上专题平台,集中展示我区社区教育优质课程,为市民学习提供学习资源保障。
《麦秆奇趣》非遗微课引领文化传承数字化推广之路
5
类型:文档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57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的危机。控江路街道社区学校以“多代融合”理念为指导,依托非遗麦秆画特色课程,探索社区教育在非遗传承中的新途径。
温故知新 润物无声——传统绘画艺术赏析微课设计与推广实践探索
5
类型:文档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56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在开展社区(老年)美术教育工作时,我们观察到许多学员对绘画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经常参与各类艺术展览的观摩。然而,他们普遍面临一个问题,即缺乏对绘画作品进行有效欣赏的能力。笔者曾向学员开展过社区学校美术课程学习需求的问卷,其中第六题“在美术绘画课堂里,您希望学到什么?”的问题下,有65%的学员选择“认识、了解绘画史,了解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社区(老年)教育的对象多数为零美术专业基础的美术爱好者,因此,“怎么欣赏绘画”即是多数学员的学习需求之一。
黄浦区社区教育微课推广应用的实践
5
类型:文档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56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黄浦区社区学院目前已经建设了20余个系列200多节微课,课程受到了广大学习者的喜爱,从融合线下学习、结合实际需要、打造宣传平台这三个角度出发,微课的宣传推广可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增加学习灵活性、扩大受众范围、提高资源利用率、系统化推广、稳定用户群体、即时反馈互动以及品牌建设等多方面的成效。这些成效不仅能够提升学习者的满意度,还能够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掬动源头活水 蓄力课程实践
5
类型:文档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55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嘉定区作为全国首批数字化学习社区先行区,不断深化和推进数字赋能市民终身学习,以市民学习需求为中心,打造出“教化嘉定”和“科学生活”两大社区教育数字课程品牌2017年以来开发微课程340余门,配套出版教材4套8本,形成了社区教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兼采社会众长的智慧学习新模式。嘉定区成人教育学院打造了一系列面向未来的智慧学习场景,分层、分级、分类培育了智慧学习的志愿服务团队,将智慧学习的力量注入社区教育数字课程的应用和推广之中,充分发挥了社区教育在学习资源“无界共享”方面的枢纽作用。
分类与贯通:社区学院在多元微课推广中的角色与实践
5
类型:文档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54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形式,以其内容多样、时间灵活、学习便捷、高频更新等优点,能够及时回应社会变化和不同群体的学习者需求,其涵盖的广泛知识领域,从技能培训到文化传承,再到健康科普,能够为社区成员提供知识整合和跨界学习的机会,帮助学习者在工作、家庭、生活等场景中实现持续学习、落实终身学习。此外微课通过线上传播方式将优质的社区教育师资与课程资源共享,从而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的普及性、包容性与实用性。可以说,微课的推广应用促使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与社区教育的普惠。
“微”力无限 “创”享传承——社区教育协同治理视域下“慧雅集”微课程资源的推广应用实践
5
类型:文档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51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社区教育是社区和教育的结合体,它既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实现形式,也是社区治理的一部分,在社区教育协同治理 视域下实现社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创造高品质社区生活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课程团队把共治共享理念融入中国画美育教育,乘数字化之势,让社区居民在趣味性、生活化的融创活动中感知传统国画文化,从而凝聚民心,创建自治共治交流平台。课程教师团队由学院艺术学科专职教师组成,教师团队携手社区共同设计了“慧雅集·中国画美育课——小写意花鸟(进阶)”系列课程 ,课程资源通过社区治理项目、党群阵地送教服务、老年教育班、媒体网络平台、教育教学比赛、案例分享等方式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和一线教育者共享“慧雅集”微课资源,感知传统文化的创享魅力,营造友好、和谐的良好社区氛围。
聚焦品质提升,加强推广实践——让资源更优质,让学习更便捷
5
类型:文档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51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长宁区自2008年起着力打造“学在数字长宁”平台及其移动客户端,经过1.0到4.0的迭代升级,已成为集信息发布、在线学习、教学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市民数字化学习重要平台,广泛覆盖10个街镇、185个居委学习点、146个睦邻学习点以及重点楼宇、园区,注册量达28万余人,汇聚5798余门课程,在线课程学习总时长累计58万小时,线上学习人次超1300万人次。
微光点点 汇聚成慧——徐汇区凌云街道社区(老年)学校微课推广应用案例
5
类型:文档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49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老年群体智能手机的普及,社区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不仅在基础教育大力铺开,同时也影响着社区教育领域。本文将凌云社区学校近年来微课推广应用的实践探索形成案例,在社区教育中起到扩大受众、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积极意义。
传承节气智慧,手作健康生活——梅陇镇社区学校《二十四节气养生手作》系列微课推广实践
5
类型:文档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47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梅陇镇始终积极主动地推动社区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多年来致力于为广大居民精心打造多样化且极具个性化的丰富学习资源。二十四节气养生手作作为一种充满创新性和独特魅力的教育形式,巧妙地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科学权威的健康知识以及富有创意和艺术美感的手工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开发这一系列精心策划、独具匠心的微课,对于丰富社区教育的内容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数字化时代推广数字生活类微课的实践——《数字与生活》系列微课应用推广案例
5
类型:文档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46
来自: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
上海市静安社区学院在2021年开发建设《数字与生活》系列微课,共计10节内容,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形式,普及“随申办”、“喜马拉雅”、“饿了么”、“叮咚买菜”、“高德地图”等数字生活类APP的使用方法,帮助老年人了解这些日常智能应用,学会操作和使用相关的应用,切实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让居民更好地享受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然而开发建设课程并不是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终点,如何推广他,让更多生活在静安区的老年人看到微课,始终是静安社区学院教师思考的问题。
1/5页,共53条数据«<12345>»